把“双创”融入学生血脉 促成学生最大化发展

作者: 时间:2020-11-12 点击数:

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成立于2007年12月,成员由化学、物理、材料和药学等领域优秀中青年学者组成,通过前沿学科交叉,把化学、物理、药学、生命科学等学科与纳米科技结合起来,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民办高校中首个目前唯一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小分子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孵化有新药研发和新材料研发公司,承担了大量科研项目,重要成果不断涌现,为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研究所自成立以来坚持科研促进教学,科研资源对本科生开放。研究所作为学校相关专业创新训练基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训练岗位和毕业论文设计平台。同时多名研究人员承担了纳米材料与技术和药学等相关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工作,把科研成果引进到课堂,有效的促进了教学工作,截至目前,在所实习人数达212人,研究所老师指导毕业论文人数96人。指导学生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6项,其中5项国家级大创项目,8项省级大创项目,3项市级大创项目。学生参与发表论文共17篇,其中SCI一区5篇,SCI二区5篇,SCI三区4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3篇。申请发明专利共9项。指导考取研究生人数42人,考取博士5人。学生毕业后加入研究所孵化公司工作31人。



项目驱动下提升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索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精神,研究团队积极吸收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团队,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直接参与教师的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科研项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把课堂教学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初步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研究所通过承担的大一新生专业导论课和为本科生专门开设的《产-学-研创新实践》课程,让学生认识到专业创新实践的重要性,并在低年级通过项目式创新课程提前进入老师团队学习,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学生到了高年级,结合实践教学结果和前期参与科研项目的经验积累,组建学生团队申报国家和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了学生科研项目的立项和课题开展等一体化创新实践,并且项目完成后可作为毕业论文课题内容,同时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经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组织评审认定了创新学分。例如我校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学生2015级韩世成、2015级李魏、2016级王荣臻等参与了杨保成教授和张守仁博士团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常彬彬和高凤丽老师的指导下将科研项目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获批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3项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陈林博士团队指导的2017级药学专业学生孙凯、孙亦钊、刘春辉和黄妍妍等学生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截至目前我校近百名相关专业学生参与了研究所的科研项目,研究所培养的学生团队主持省级以上创新训练项目16项。

实验室平台开放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研究所拥有河南省纳米复合材料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和河南省小分子新药研发国际联合实验室,平台仪器全部加入了河南省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公用网等平台,来实现大型科研仪器的资源共享与技术服务,为河南省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提供了共享开放平台,同时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帮企业解决了技术难题。为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阳光诺和药物研究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部门提供测试和技术服务70万余次。

实现实验室平台全面开放是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培养创新型和服务型人才的前提条件,研究所5000平方实验室和总价值3600余万元的大型仪器设备全部对本科生开放,学生可将自己的创新想法与老师进行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将想法通过实验变成现实。实验室平台的开放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拥有就业和升学所需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研究所实行准入制度,学生在进实验室之前进行安全培训和教师指导,经过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增强了学生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产教融合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我校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不仅仅适当采用“成果导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能力,更是与企业建立了深度的融合。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式就遵循了这个方针。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作为郑州市创新创业综合体——“U创港”的技术服务平台,孵化了黄科大质检服务有限公司、河南纳晶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南晟翔医药有限公司等公司,进行超级电容器及新型电池、纳米材料、新药研发等方面高科技产品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为学生工读结合、勤工俭学创造了条件。研究所党支部每年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与孵化公司项目实验。孵化公司每年都选拔来所实践的毕业生加入到研发团队中,目前孵化公司已与31名本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合同,这些学生来到公司就能直接参与到项目中,能够顺利工作。

导师制对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研究所坚持探索推行学业导师制。从大一到大四,导师对材料和药学等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学业、实践实操、应用创新等个性化指导,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和终身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学生定期参加研究所专家邀请报告,学术沙龙等活动。导师对有继续深造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考研填报学校等进行指导,同时与学生交流心扉,亦师亦友,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向导和知心朋友,搭建“友谊+教育+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纳米材料与技术和药学专业学生在论文、专利等成果产出方面成果丰硕,累计发表学术论文共计11篇,申请发明专利共计9项。攻读研究生数量和层次逐年提高,累计帮助培养42名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并有5人攻读博士研究生。2020年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15人报考研究生,录取8人,升学率也提高至53%左右。

母校让我坚信最初的选择是正确的

人物名片:赵万里,医学院2012届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4篇(其中SCI收录1篇,中文核心2篇),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一项,主持完成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项。2016年9月,赵万里进入中国药科大学攻读生药学专业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研究,参与国家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发表国际期刊论文多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兼任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RSC advances等SCI杂志审稿人。2020年7月博士毕业后进入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在校学习期间,赵万里深知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要始终把学习放在自己生活的重要位置。他一直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态度决定一切,时刻提醒自己端正学习态度,努力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谦虚谨慎的作风和永不服输的精神。他刻苦学习,多次获得校奖学金,先后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他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曾担任院系学生会宣传干事、校大学生文联外联部部长,荣获校优秀团员称号。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本科毕业后他选择继续深造。

2012年9月,赵万里如愿考入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硕士毕业后,赵万里返回黄河科技学院,在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工作,主要负责新药质量标准建立、分析仪器维护和行政工作,同时协助部门领导完成分析样品测试和新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不断钻研,发表学术论文一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赵万里说,是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良好的学术氛围深深影响了他,让他坚信最初选择科研道路是正确的。

作为我校培养的学生,赵万里不忘发扬学校“开拓、拼搏、实干、奉献”精神,勇敢追逐科研梦。赵万里说,从毕业实习到参加工作,很荣幸有机会在母校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学习和工作,初到学校纳米功能材料研究所就被其浓厚的科研氛围深深吸引住。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他开始进行相关的科研训练,从简单的试剂配制到精密仪器的使用,让他懂得了科研的复杂和严谨,同时这段工作经历也让他对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非常感谢学校提供的良好学习平台,感恩母校老师们对他一如既往地指导、支持和帮助,才有了今天自己的成长。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南校区)

黄河科技学院 - 纳米研究所 @ 版权所有  豫ICP备05002420号-1